高与新的跨越 看张江全球进行时

字体: | 发布时间:2013-11-25



  “物竞天择,舍我其谁”。张江,从乡间小镇中快速崛起,从“聚焦张江”战略中知名,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走向世界。一次次高与新的历史性跨越,张江,已不再是“少年张江”,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已展露“青年张江”的身影。

  依旧是举全上海市之力建设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2011年前的“一区八园”,到“一区十二园”,再到“一区十八园”,不到3年时间,在470.5平方公里最新版图上,创新主体汇聚张江:30000多家科技型企业、1030家研发机构、43所大学和众多金融、人才、市场中介等服务机构,集聚了上海80%的“高”与“新”的科技资源力量。张江有为求新,在创新裂变中挺立潮头;稳中求进,在突破中转型发展。今年,张江被《硅谷报告》列为“对硅谷构成竞争的园区”。张江正在影响中国高新区在国际的走向。

  全球化攻坚 张江创新挑战世界尖端

  全球化市场的开放,必然伴着创新研发新力量的崛起,伴着创新成果市场化的新飞跃。张江企业集结聚焦国际一流技术,创新中裂变,攻坚中克难,不断挑战高精尖的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让“青年张江”承载起全球重大高新技术转移的重任。

  “?在头发丝的千分之一上,造一个房子!”上海微电子公司总经理贺荣明这样形容光刻机在肉眼看不到的世界里的工作难度。上海微电子公司,坚守十年创新路的寂寞,以1300多项专利(其中80%是发明专利)的持续创新,自主研发出100纳米先进封装光刻机,并投产上市。这一项创新突破,让中国成为下一个千亿美元级的产业——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高端装备国,打破了国外技术长期垄断的局面,成为继美国和日本后,少数掌握高端光刻机系统设计与系统集成技术的国家。

  “填补我国高端磁共振产业空白。”?这是对海归企业一项创新成果的客观评价。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杰从美国回国到张江创业。十年间,几乎天天早上六点半就到工作室,带领十个开发小组与世界级领先科技赛跑,将高端磁共振(MRI)射频线圈研发技术做到世界前三强。该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阵列MRI线圈和第四代MRI?SENSE射频线圈一举打破了国际同类产品在我国的长期垄断地位,让中国老百姓享受高端科研成果带来的医疗费用降低的同时,国外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也不得不采用辰光的技术。

  企业强则国家强。因为国际尖端技术突破的难度和国外对先进技术长期垄断,这样一台台国际尖端设备,曾经都以高昂的价格占领我国市场。今天,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张江,担起了世界尖端科技突破的责任,“中华第一芯”、“世界首款”、“中国首台”不断进入国际市场。具有国际视野、紧盯国际尖端、挑战世界前沿的企业,正在向国际创新资源集聚的张江集结。国际各路巨头的目光也开始聚焦张江,寻找国际化市场的合作伙伴。

  挺立桥头堡 张江创业接轨国际市场

  2012年10月,全球最大零售巨头美国沃尔玛成为张江1号店的最大股东。那年,1号店刚成立4年。沃尔玛看中的是1号店创业团队的国际化背景和全球采购资源的深耕技术。1号店两位创始人于刚和刘峻岭曾是世界500强企业戴尔全球副总裁,他们曾是全球供应链打造和IT界的风云人物。两位放弃高薪到张江创业,看中的是张江国际化的创新创业环境,看中的是我国逐渐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1号店自主开发的供应链大数据分析系统和业务流程的高效管理超级平台,用一站式购物便捷的顾客体验、独特的商务模式和创新的技术平台为顾客和商家创造价值体验,直接与国际接轨。网站上线一年多就超过4000万的注册用户,“掌上1号店”?3年192倍增长的发展速度,1号店在不断引领新的生活方式中,让国际巨头震惊和折服。

  在1号店开放式办公区的一面墙上,贴着一张以“航班”比拟定单的工作表,一组订单完成,数据就“飞”到了实时监控中心平台上。1号店首席执行官刘峻岭指着每10秒刷新一次、正在上扬飘红的“订单趋势”表说:“供应链的创新管理技术,体现在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高效透明管理。”这句话的技术含量,又一次在今年的“双十一”得到验证。1号店“双十一”当天,全站流量逼近2000万,销售业绩同比增长411%。“诚信—顾客—创新”的1号店文化,体现了张江创业者敢于挑战的桥头堡精神。

  在张江创业的大学生企业“沪江网”,8人8万元起步,其“沪江汉语”成为欧、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学习汉语的重要平台。以全国首创的SNS交互创新性学习方案——沪江网校在线互动学习系统,推出短短4年,就拥有?4000多万注册用户,其中50%是移动注册用户,辐射上亿人。拥有200万付费学员,其中海外用户突破30%。目前,沪江网全站总流量在Alexa全球综合排名2000名以内,集对外汉语、沪语、粤语等中文语言和英语、日语、法语、韩语、俄语、西班牙语等10多种外语,每分钟产生36000多条学习动态,单日付费学习业绩突破10万美元,成为中国人学习外语、了解世界和外国人学汉语、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交流的互联网学习知名平台。

  2013年,沪江网获得2000万美元的投资,成为国内在线教育网站单笔最大的融资,但投资方对沪江网的估值已超过2亿美元。原因在于:在众多在线教育盈利模式不清晰,互联网基因缺乏的情况下,沪江网这个600名员工、平均年龄24岁的年轻企业,用成熟的商业模式和领先的体验式学习环境打造技术,赢得了在线教育的国内外市场青睐。

  代表张江攻克核心关键技术的高端创新水平,代表张江勇于挑战国际市场的创业精神,“青年张江”正瞄准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在融入全球创新链、市场链中,集聚全球资源。一个个世界首创、国际领先、中国第一的自主创新,一批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高端人才,彰显着“中国创造”的世界影响力。

  瞄准高与新 张江规划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20多年来,张江自主创新不断缩小与世界的差距,创新从点的成功,逐渐向线和面集成发展。张江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通信设备研发制造等特色产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其中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约占全国的1/3,形成了国内最为完善、技术水平最高的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和产业链;生物医药领域汇聚了覆盖新药创制各环节的机构400多家,形成了六大基地的完整研发和产业链。新能源装备、物联网、云计算、半导体照明、航空航天等产业快速发展,研发外包服务等高端研发产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金融服务、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等产业也具有竞争优势。

  今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肯定了上海张江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实现企业总收入1.88万亿元、增加值3300亿元,有效发明专利占上海市的2/3以上的阶段性创新发展成果。这一成果,距离“到2020年,企业总收入达到约6万亿元,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目标越来越近。

  2013年9月,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第一次对上海范围内科技资源集聚的高新区,进行整体发展规划。规划图显示,张江向470平方公里的“一核三带”?聚焦,产业环境、创新环境、创业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和服务环境建设,向“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目标一步步靠拢。

  以“一核”为例,“一核”即张江核心园。规划指出,要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研发制造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把张江核心园打造成为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科技产业区。在张江核心园75.9平方公里面积上,张江把“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提升,让“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不断激励创业者勇敢创新。

  经过20多年的开发,截至2012年年底,张江核心园累计注册企业9164家,实现经营总收入4200亿元,成为张江示范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张江核心园北区、中区、南区、东区四区产业发展并重,到2015年,张江核心园将实现规划目标6500亿元技工贸收入;到2020年,实现技工贸收入超过1.2万亿元。

  在上海城市发展轴线上,张江示范区规划的“三带”即浦东创新带、沿北中环—沪宁线的沪北创新带、沿沪闵—沪杭线的沪西南创新带。“三带”与“一核”组成的形状,犹如面向东海的“金字塔”,塔尖直指世界“高”与“新”的科技领域。

  据悉,“三带”将积极培育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两大先导产业和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七大产业以企业创新创业的活力,共同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这对张江服务软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江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侯劲表示,提高效率,有所作为,政府的管理体制改革将会大大提高创新效率,将会大量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张江示范区规划到2015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2000亿元,涌现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到2020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实现张江梦,不太遥远。

  市场化突破 张江示范打造国际创新环境

  在470平方公里张江土地上,沿东西方向开车跑一个来回至少需要4小时,面对十八分园多点多面的管理,仅30人编制的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如何成为改革攻坚的排头兵和创新探索的先行者?如何打造被世界关注的创新创业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国家高新区时指出,看一个高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不大,关键是看能不能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这让高新区开始新的思考。

  张江示范区成立以来,逐渐成为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的高端价值链的策源地。围绕“高”与“新”的跨越,一切有利于张江创新发展的政策,都在“小政府、大服务,小机构、大张江”中先行先试。

  面对生物医药制品数量小、批次多、有限期的限制,张江将海关与检验检疫局联手,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实行快速通道模式,提高生物医药企业的通关速度,仅此一项改革,将全球众多医药创新资源大量集聚张江,并不断派生新的创新力量;针对集成电路产业链长、细分行业多的特点,将设计归为制造龙头,实现张江集成电路产业链全程“保税”监管模式,大大降低了企业资本,提高了运营效率。围绕市场发展的创新突破,张江创新的管理模式,正在形成国际化创新创业的环境。

  改革、突破和再创新,正在以资源和资本推动高新科技发展,以高效和智慧降低企业和全社会的运营成本。张江实行财税政策专项支持,打造产业高地,承载起园区建设和企业的创新;张江的管理体制改革,再创制度高地,下放行政审批权到各分园,园内事情园内办结,流程再造,提高行政效能;张江股权激励二次创新,创造金融高地,激活国有企业创新活力,科技金融改革,推动百家企业挂牌交易;张江十八分园出新政,塑造人才高地,建设人才实验区,接轨世界……有效的政策和制度,让市场体系更加完善。

  对张江示范区来讲,建设世界级平台,是营造创新环境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张江带着园区企业走出去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一方面,把集成电路等世界级展会搬入中国,改变了以往单一依托科研院所建立平台的机制,建立中国企业和世界接轨的服务平台;“海关·张江贸易便利化互动平台”推动进出口贸易和口岸区域一体化建设,一方面带动世界级企业入驻张江,一方面激发高端人才再创业;张江金桥园外资企业多,企业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园区服务就深入到哪里,形成产业—企业—组织—服务的转型发展;张江青浦园建立生命科技园区咨询委员会,实现“你的邻居你来选,你的家园你来建”的园区企业“自治”管理模式,吸引日本、美国等高端医疗器械和制剂企业进驻园区,提升产业抱团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红黄牌倒逼? 张江改革抢跑世界

  “好饭店,看不见服务员。但当你需要时,服务员就出现在你身边。”这是一家海归企业选择落户张江对张江文化的评价。以一款国际领先的椎体扩张球囊导管,卖爆全国,并出口欧美等国家,于2012年6月成功在创业板上市的上海凯利泰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征深有感受,“在企业碰到问题需要解决时,政府会马上帮助解决!在你不需要的时候,他们也不会打扰你!”在张江创业的海归企业没有“水土不服”的感觉。反而,张江文化,让企业和园区之间多了一种默契,不以人情办事,围绕企业需求解决问题,大大节约了时间,减少了额外沟通的成本,也节省了创业的成本。

  作为张江示范区的十八园管理主张,“加减乘除”及五项服务职能,成为服务型、法制型政府创新破题的新理念。

  张江示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曹振全总结到,“加”即“多”,就是多做园区希望做、想做、但又没办法做的事情;“减”即“少”,就是减少创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乘”即“倍”,就是成倍把政策的优势无限放大;而“除”即“破”,则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在先行先试上做好工作。“加减乘除”听来是简单的,但“多、少、倍、破”却折射出张江按照市场需求,服务市场的改革意识和超前意识。

  张江示范区有五项服务职能,即规划服务、政策服务、综合服务、协调服务和评估服务。一句话,五项服务就是尊重规律、把握趋势、满足需求。按曹振全的话,“管委会”主要从“服务协调”为主,统筹不统权,放权不放责,放手不放任。张江示范区开始酝酿建立“红黄牌”园区评估制度,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相关指标,对各分园进行衡量,如果被“黄牌”警告,就不得再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若得“红牌”,将被罚出局,退出张江示范区。这一制度创新,让张江示范区的高新人自我加压,倒逼张江人,再一次深入思考:“高”与“新”在新时期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稳中求进,有为创新,深化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张江示范区在国际化、市场化、多样化和法制化的创新环境建设中,始终把探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示范区的根本使命。曹振全说,张江将携手中关村示范区和武汉东湖示范区,形成创新鼎足联动之势,代表国家共同参与世界的竞争。

  “聚焦张江”曾经全国知名,“示范张江”正在领跑世界。